返回

重生武大郎:最强帝王系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25章 齐国新外策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避免我们齐国孤军奋战。”

    陈让闻言,眉头微皱,似乎对武百的保守态度有些不满:“皇上,我们现在国力鼎盛,兵强马壮,完全有能力与宋辽同时开战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还要受制于辽国,与他们联手?”

    武百轻轻摇了摇头,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陈将军此言差矣。”

    “战争,从来不是儿戏。”

    “它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,包括经济、政治、军事等多个方面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齐国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,但体量毕竟有限。”

    “与宋辽这样的庞然大物相比,我们还显得过于弱小。”

    他停顿了一下,目光更加深邃:“我们可以小胜几场战役,但那又如何?无法动摇他们的根基,最终只会耗尽我们的国力,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”

    “战争,必须讲究策略与时机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不能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,更不能被怒火蒙蔽了双眼。”

    任原闻言,心中虽有不甘,但也被武百的冷静分析所折服。

    他紧握双拳,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:“可是皇上,我们装备那么先进,为什么不利用这些优势去打一场漂亮的仗?难道就这样一直隐忍下去吗?”

    武百微微一笑,道:“任将军,战争看的从来不是装备。”

    “装备再先进,若是没有正确的战略和足够的国力支撑,也只是空中楼阁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齐国要想在乱世中立足,就必须学会审时度势,步步为营。”

    “逐步蚕食宋朝的疆土,稳固我们的后方,才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。”

    苏仲于朝堂之上,语出惊人,他缓缓踱步,目光如炬,仿佛已洞悉天下局势的微妙变化。

    “诸位大人,如今我齐国铁骑控制着宋天子,皇城脚下,尽是我军旌旗。”

    “何不借此良机,让那宋朝成为我手中之剑,挥向辽邦?待其疲于奔命,我们再与辽国联手,共谋宋朝,如此一来,岂非一举两得,天下大势,尽在我等掌握之中?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,既有赞同之声,亦有疑虑之语。

    正当众人各抒己见,难以决断之际,罗隐,这位历经风霜、智深似海的老臣,缓缓站了出来,他须发皆白,眼神中却闪烁着不输年轻人的锐利与智慧。

    “苏大人之言,虽有其理,然时过境迁,昔日之策,已非今日所能全然套用。”

    罗隐的声音不高,却如洪钟大吕,瞬间压下了朝堂上的喧嚣,“当年老夫提出联辽灭宋,实乃因宋朝国力强盛,非我齐国一己之力所能撼动。”

    “而今,宋朝已如风中残烛,其军力、财力皆被我等削弱殆尽,唯余空壳而已。”

    武百闻言,目光炯炯,望向罗隐,语气中满是敬意:“罗先生高见,朕愿闻其详。”

    罗隐微微一笑,那笑容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,也有对未来局势的深刻洞察。

    “陛下所提三国同盟,实为高瞻远瞩之举。”

    “然则,今日之宋,已非昔日可比。”

    “我等虽已控制其皇室,但民间仍有不屈之志,百姓心中之火,随时可能燎原。”

    “因此,老臣以为,与其让宋朝主动攻辽,不如我们暗中扶持那些心怀不满的义士,让他们在民间播撒反抗的种子,待时机成熟,自然会有新的政权应运而生,而此政权,必将是亲近我齐国之政权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罗隐顿了一顿,目光扫过众臣,继续说道:“至于辽国,其疆域辽阔,兵马强壮,尤其是那燕云十六州,乃是天下闻名的马场,对我等来说,意义非凡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可以借助宋手,索要燕云之地。”

    “若辽国愿主动归还此地,自然可以与之交好,共谋发展。”

    “若其执迷不悟,可先行让宋攻辽,两国开战。则我齐国大军必将履行盟约,挥师北上,收复燕云,以正天纲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朝堂之上再次哗然。众臣纷纷议论,有的赞叹罗隐的深谋远虑,有的则担忧此举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。

    然而,武百却听得心潮澎湃,他深知,罗隐之言,正是他心中所想,也是他齐国未来的方向。

    罗隐其言犹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,却又字字珠玑,直击要害。

    他微微颔首,继续说道:“陛下圣明,对宋之策,逐步蚕食,实乃上上之策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既能避免正面冲突带来的巨大损耗,又能逐步削弱宋朝根基,使其难以自拔。”

    “而扶持宋朝境内的反动势力,更是妙笔生花,他们如同暗流涌动,待时机成熟,必将掀起滔天巨浪,让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,更加依赖我齐国的支持。”

    武百闻言,龙颜大悦,不禁拍案叫绝:“罗先生之策,真乃神来之笔,令朕豁然开朗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宋朝的灭亡,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。”

    罗隐微微一笑,谦逊地摇了摇头,随即话

第225章 齐国新外策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